政府今日(20日)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列明香港園區將以兩個五年期推進發展,目標是2030年深港園區形成協同機制,到2035年形成「全面發展格局」。第一期第一批次大樓於年底陸續落成,明年正式進入營運階段,至於第二期發展正詳細規劃中。
綱要提出促進港深兩地園區間人員、物資、資金和數據流通的政策。政府計劃使用「無感通關」模式,以及建設跨河行人橋樑直接連接兩個園區;探討內地醫療數據「過河」,可在在香港園區存取及使用;又積極推動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擴展至整個合作區。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概念圖。(政府新聞處提供)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全文58頁,列明進港深兩地園區間人員、物資、資金和數據流通的政策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綱要》闡明香港園區的重點發展方向、策略和目標,從頂層設計引領園區發展。
擬建跨河行人橋 內地員工或能續享內地社福保障
人員流動方面,預計日後將有科研人員每日「早出晚歸」往返港深兩地園區,政府正研究便利通關模式和設施。例如人員預先登記,輔以科技實現「無感通關」,縮短通勤時間。港深兩地政府又積極探討在河套合作區東西兩側,建設兩條跨河行人橋樑直接連接兩個園區。
另外,在「一區兩園」的模式下,政府將與內地積極探討受聘於香港公司,但頻密往返兩地的內地員工,可繼續享有內地社福保障。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概念圖。(政府新聞處提供)
擬擴展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至整個合作區
法律服務方面,河套香港園區將增設商業法律機構服務點,加強河套港深兩地園區的公司與香港法律服務的日常業務對接,包括商業合同、合規事務、商事爭議調解、知識產權保護等,並積極推動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擴展至整個河套合作區。
擬內地醫療數據「過河」至香港園區
政府會就與臨床試驗相關的內地醫療數據,與內地探索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利用科技,如建立點對點數據傳送,輔以其他保安措施,讓內地醫療數據跨境至河套香港園區內存取及使用。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概念圖。(政府新聞處提供)
擬用無人低空運輸工具促進物資跨境流動
政府擬在港深兩地園區利用無人低空運輸工具,例如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令物資可以跨境流動。此外,將設有「綠色通道」、「白名單」等機制, 輔以科技,簡化科研物資和設備出入境手續和審批程序。
探討跨境調撥資金措施
資金流動方面,政府將與內地探討內地企業跨境調撥資金的措施,支持兩地園區產業項目進行相互融資,又會制定更多優惠政策。現時在香港從事研發的企業享有稅務優惠,企業的合資格研發活動開支可享有額外稅務扣減,其總額的首200萬元,可獲300%稅務扣減,餘額亦可獲200%扣減並不設上限。
香港園區第一期設計圖。(政府新聞處提供)
明年正式營運 正規劃第二期發展
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由原定設計的約54萬平方米,倍增至100萬平方米。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表示,香港園區第一期第一批次大樓於今年年底起陸續落成,園區明年將正式進入營運階段,下一步工作將集中招商引資,吸引海內外頂尖企業和人才落戶。河套香港園區的第二期發展現正詳細規劃,將參照第一期的園區產業佈局及發展功能等,「從高層次概念上」敲定第二期發展。
《發展綱要》又提出循「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台」、「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營造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以及「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試驗田」四大發展方向。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政府新聞處提供)
建實驗室及產學研基地 考慮引入自動駕駛運輸系統
佔地約87公頃的河套香港園區將興建「創科生態圈」,並以「功能區塊」形式劃分,主要設有「生命健康科技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區」和「新科技與先進製造區」。園區將提供佔地52萬平方米的濕實驗室及先進製造、佔地22萬平方米的乾實驗室及辦公室、產學研基地等,亦會建立配套設施,包括「人才住宿區」、「小型都市生活及休閒區」和中央大道等。
香港園區第一期建面積分佈。(政府新聞處提供)
其中,「小型都市生活」以綠色中層至高層塔樓為特徵,由綠色裙樓相連。產學研區由許多標誌性建築與綠色梯田建築,形成「中心城市森林」。建築佈局方面,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期建築物的高度由西至東增加,建成樓宇的高度可由不高於約兩層高至約40層高,臨近深圳河河邊以及南邊綠化帶的建築物會較矮。河套香港園區公司又考慮引入自動駕駛運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