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港珠澳大橋拖累遲交工地 屯赤隧道延4年 公帑𠻀10億

審計報告|港珠澳大橋拖累遲交工地 屯赤隧道延4年 公帑𠻀10億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發展期間受港珠澳大橋填海工程進度拖累致未能按時移交工地等,最終「斬件」通車,屯赤隧道延誤4年才啟用,整體造價也飆至467億元。
今日(27日)發表的審計報告指,屯赤連接路兩份合約(即南面連接路及隧道段)批出延長合約期達779天及475天,產生延期完工及工程受阻費高達逾10億元。報告又揭工程顧問多次向承建商發更改令,包括防火系統類別、排水系統設計及擋土牆等,超過5.3億元。
管理方面,報告也揭示屯赤隧道長期人手短缺不符編配規定,每月少8至30人不等;通車後曾發生用作緊急通道艙口的地面井蓋彈起意外,於前年及去年再三發生,最終要密封緊急通道艙口,認為路政署日後建造隧道工程必須汲取今次教訓。

審計報告今審視屯赤連接路,兩份合約(即南面連接路及隧道段)批出延長合約期達779天及475天,產生延期完工及工程受阻費高達逾10億元。(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審計報告今審視屯赤連接路,兩份合約(即南面連接路及隧道段)批出延長合約期達779天及475天,產生延期完工及工程受阻費高達逾10億元。(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審計報告今審視屯赤連接路工程及啟用後的管理工作,提到屯赤連接路連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但因大橋填海工程進度未如理想,連帶導致移交工地予屯赤承建商有延遲,甚至發生大橋香港口岸海堤橫向移動事件,至兩個合約承建商無法按計劃做後續工程,受工程延期影響,其工程受阻費用及完工費用高達超過10億元,兩份合約分別批出延長合約期779天和475天。

報告又指出,工程顧問曾多度發出更改令,涉及費用超過5.3億元。其中一次更改,涉及承建商須在屯赤隧道內供應及安裝不可燃隔熱層,作為被動防火系統,工程訂明為噴塗式;但後來考慮到噴塗式隔熱層方面的顧慮,工程顧問發出兩份總定價達3.3億元的更改令,要求將噴塗式隔熱層改為板材式。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於發展期間,受港珠澳大橋填海工程進度拖累致未能按時移交工地等,最終須「斬件」通車。(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於發展期間,受港珠澳大橋填海工程進度拖累致未能按時移交工地等,最終須「斬件」通車。(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審計署指出,路政署早於2018年發出指引,當中訂明隧道內的隔熱層應為板材式,認為在推行隧道工程項目時,路政署需要定期提醒其人員和顧問,在訂明隧道內被動防火系統的規格時遵從相關指引。

另一份更改令則涉及斜坡和擋土牆建造工程,報告提到承建商須進行收費廣場的工地平整工程,包括建造一幅約285米長的削土坡,以及一幅約180米長的鋼筋混凝土擋土牆,但展開工程後發現斜坡某部分出現不可預見的不良土地狀況,並在擋土牆底部之下發現預計之外的軟物質層,最終發出定價為1.8億元的更改令,要求承建商進行額外勘測、修訂設計等。

屯赤隧道多次發生地面緊急通道艙口井蓋彈出意外,最終於去年密封。(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屯赤隧道多次發生地面緊急通道艙口井蓋彈出意外,最終於去年密封。(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屯赤隧道多次發生地面緊急通道艙口井蓋彈出意外,最終於去年密封。(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屯赤隧道多次發生地面緊急通道艙口井蓋彈出意外,最終於去年密封。(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屯赤隧道通車初期曾發生地面緊急通道艙口井蓋彈出意外,報告揭雖然承建商已做修補工程,但該意外於2022年7月及去年8月再度發生,最終於去年10月決定密封所有艙口,審計署認為路政署日後在推行隧道工程時,建造緊急通道艙口一事應汲取今次教訓。

除路政署在工程上處理欠佳外,審計報告指運輸署屯赤隧道在管理方面亦有所缺失。報告稱由2020年底通車至今年6月的43個月中,營辦商全部指定職級人手實際工時少於協議訂明工時,平均少4%,營辦商因此已向運輸署賠償620萬元;而過去43個月實際人手也少於訂明人數,每月短缺8至30人不等,佔人手編配須要的140名人員中的6%至21%。

審計署又說,運輸署在評核屯赤隧道營辦商表現工作、車輛救援行動、評估屯門區內車流等工作也有可改善之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