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一(2日)於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內指出,預料政府現財政年度財赤金額逾千億元,更明言要三﹑數年方可以錄得收支平衡。翻查財爺在今年2月時,預料2024至2025年財年政府財赤為481億元,即現財政年度財赤規模較原來規模增加逾倍。由於政府從2019至2020年財政年度起,計及現財政年度,6個年度內有5年出現財赤,外界關注政府會否有機會出現結構性財赤。
有學者指出目前未有足夠數據顯示,香港政府會陷入結構性財赤;又指出可以考慮將外匯基金的規模頂封,將外匯基金的投資撥入政府帳目,相信有助改善政府財政。
陳茂波周一指出,政府在現財政年度財赤規模高於2年的預測,與賣地及補地價收入大減,拖累土地收入表現。同是時樓市交投量減少亦影響相關印花稅收入,再加上企業經營狀況不如預期,影響利得稅收入。
首7個月綜合財赤1636億元
據政府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的7個月,政府收入為1,756.73億元,開支為4,179.9億元,在未計入發行及償還債券款項的綜合赤字為2,423.17億元。
在計及發債錄得的864.7億元收入,以及償還78.05億元債項後,政府錄得綜合財赤為1,636.52億元。同時指出截至今年10月,財政儲備為5,709.34億元。
首7個月賣地收益37億元
陳茂波指出導致財赤擴大原因,是因為來自賣地收入減少。在今年2月份的財政預算案,政府公佈2023至2024年度的地價收入為194億元,對2024至2025年度的地價收入大幅調升至330億元,升幅高達70%。不過截至今年10月底,相關賣地收入僅37億元,佔原本預算約11.2%,遠未達標。
股樓交投淡影響印花稅收入
賣地收入不及預期外,股市及樓市交投淡靜亦影響政府印花稅收益。截至今年9月底的上半年,印花稅收入約239.57億元,按年減少16%。
利得稅及薪俸稅方面,在財政年度上半年分別錄得71.16億元及83.59億元。由於企業及市民繳交利得稅及薪俸稅的時間,集中於財政年度下半年,所以要待未來數月才會見到更全面情況。
莊太量指出,未有足夠數據顯示香港政府已陷入結構性。(黃浩謙攝)
莊太量﹕賣地收入減致財赤增
隨著政府在多何財政年度出現財赤,讓外界關注是是否已陷入結構性財赤。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政府出現財赤原因與賣地收入減少,以及企業因出現資產減值而不用交稅,惟目前未有足夠數據顯示政府已出現結構性財赤。
他亦指出香港一向是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難透過大幅加稅以解決財赤問題,因為這會大為影響營商環境,企業或個人或不再來港發展,直言財政收益是較被動。
莊太量認為可以用另一個維度去思考香港政府財政問題,提出可以對外匯基金規模封頂,因為當外匯基金規模超過一定水平時,已可以擔當支持港元的角色。他又指出外匯基金去年錄得2,000億元投資收益,今年首3季投資收益亦達到2,000億元,特別是在高息環境下,可以取得更多利息收入,若將有關收益能轉撥入財政收入,有助改益政府收益。
他又建議政府可以鼓勵香港有更多金融交易。因為政府財政收入並非只參考香港經濟發展,反而本港金融市場的交易,可以為政府帶來財政收益。
張翹楚指出部份地區地塊如加入額外條款,發展商興趣即時降低,導致入標不活躍。
張翹楚﹕政府與發展商出價有落差難就補地價達協議
此外就賣地收入方面,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表示,目前市場上有多方面影響政府地價收益,如目前只有推出發展成熟地區的土地才獲承接,其他地區地塊如加入額外條款,發展商興趣即時降低,導致入標不活躍。此外,補地價項目方面,政府與發展商出現一定落差,難以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