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絕對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建的重大一年,年內兩條跨海大橋通車,廣東城際鐵路四綫貫通,「1小時生活圈」逐步從發展願景成為生活現實,有些地方甚至逐漸進入「半小時生活圈」。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中通道)在6月30日正式開通。深圳與中山之間的通行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內,珠江口「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再添「關鍵一橫」。
深中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起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過萬頃沙互通與南中高速連接,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中開高速對接。深中通道直接解決了深圳向西過海的問題,連接珠三角西岸多座城市,同時也緩解了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基本飽和的壓力。
深中通道項目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全長約24公里,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創造了包括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最大跨徑最高通航淨空海中大橋等10項世界之最,形成了10項國際領先的重大技術。
廣東城際鐵路四綫貫通 中國最長跨市「地鐵」
5月底,廣東城際鐵路再添新成員,廣佛南環(佛山西站-番禺站)、佛莞城際(番禺站-東莞西站)鐵路正式投入運營,與已運營的莞惠、佛肇城際串聯貫通,共同構築起一條258公里、自東向西連接惠州、東莞、廣州、佛山、肇慶市最高時速200公里的灣區東西向主通道。
「四線」貫通後,時間間隔更短、直達列車更多、旅客出行更便捷,從廣州番禺出發可30分鐘直通佛山、東莞,60分鐘抵達肇慶、惠州。
廣東城際由地鐵集團建設運營,即線路的站台、標識、報站,都與地鐵相差無幾,且採用地鐵「站站停」的運營模式,平均行車間隔為26分鐘,乘客毋須事先選定班次及座位。
廣州本地市民王女士接受採訪時表示,她經常往來惠州,以前都是由廣州南站乘高鐵往惠州,現在搭廣東城際可以節省近一個小時,原因是不用如高鐵般提前進站進行安檢,搭廣東城際的話進站如進地鐵。
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 香港到江門僅1.5小時
被稱為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在12月通車。黃茅海跨海通道與港珠澳大橋、鶴港高速等構成一道超級跨海通道,先跨伶仃洋、再越黃茅海,猶如在粵港澳大灣區沿海劃出一根橫貫香港—澳門—珠海—江門四座城市的「直線」。
跨海通道通車後,從珠海駕車到江門的時間從1個多小時縮短到30分鐘左右,此前由珠海駕車到江門需要兜一個大彎。
香港至粵西的車程亦有所縮減,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術部經理孫文晉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以往由香港開車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江門台山大約需時2.5小時,跨海通道通車後只需1.5小時,縮減了約1個小時。
在設計方面,跨海通道處於颱風頻發區,曾遭到包括天鴿、山竹等颱風正面吹襲,因此抗颱風是大橋結構最大的挑戰之一,而大橋的設計能夠抵抗17級以上的颱風,並抵抗5萬噸船隻的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