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巴黎奧運,港隊成績再創新高,特別是江旻憓和張家朗先後於女子重劍和男子花劍奪得金牌,更是令港人振奮。運動員能夠在世界舞台發光發亮,並非一朝一夕便能達到之事,中銀香港明白運動員應自小開始培訓,才能一步一步走得更遠,故今年再度與香港劍擊總會合辦「中銀青少年發展計劃」,更資助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的學生遠赴北京,與內地和其他國家的年輕劍手進行交流,擴闊眼界。
中銀香港致力發掘本地人才
中銀青少年發展計劃為基層學生,以及資源較缺乏的青少年提供機會參與專業劍擊訓練,廣泛推動香港小學生的體育發展。承接第一屆計劃的成功,香港劍擊總會希望培養更多青少年成為香港未來劍擊運動精英,故今年再度邀請中銀香港資助,並舉辦第二屆中銀青少年發展計劃。
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下稱泰伯紀念學校)是其中一間連續兩屆參加計劃的學校,校長侯達燊表示,當初參加第一屆計劃是想將新興運動推廣至校內,幫助學生發掘更多可能性。「計劃的資助對我們而言是十分重要,特別是器材和用具方法,能大大減低校方和家長的負擔,讓學生能專心於劍擊之上。」
本地重劍小劍手赴京交流
泰伯紀念學校在完成第一屆計劃後,便成立興趣班和校隊。重劍是該校的強項。第二屆計劃他們同樣專注於重劍,最終成功在分區比賽成功於男子重劍包攬金、銀牌,在女子組重劍亦成功奪得冠軍。及後三位獎牌得主和另外四位泰伯紀念學校同學更前往北京參加「2024年國際青少年擊劍訓練營暨北體大遠劍大師班」,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年輕劍手交流。
其中男重金牌得主楊曜誠表示,劍擊的挑戰性令自己著迷,而視連續兩屆贏得奧運男花金牌張家朗為偶像的他坦言,參加過北京交流團後,了解到自己仍有地方需要改進,「有些國家的同齡劍手很利害,例如是我認識到的兩位內地朋友,水準都在我之上。最深刻的是有兩位內地教練,願意耐心地逐步教導我們有關重劍的技巧,例如是比賽時的臨場應對,讓我獲益良多。」
至於在分區決賽與楊曜誠交鋒,卻飲恨只得銀牌的梁梓雷則表示,自己最喜歡劍擊的實戰部分,「只有實戰才能分高下,就算落敗亦能知道自己的弱點,加以改善。」這位升讀小五的小劍手同樣視「劍神」張家朗為偶像,後者心態極佳,善於反勝,故梓雷認為除了步法外,心態亦是劍擊的重點,「在北京交流的時候,試過因為得分與否而與對手爭執,最後評審認為雙方都沒有得分,而我亦學識要保持心態冷靜。」
暑假過後便成為小六生的彭恩婷是分區比賽女重冠軍,在今屆計劃的訓練之中,她坦言體能是自己最重視的一部分:「因為沒有良好的體能,便很難與對手一決高下,比賽時亦容易做錯決定。」作為北京交流團的一員,恩婷最深刻的是密集式的訓練模式:「每日的行程就是休息、用膳和訓練,這種生活模式是我在香港從未試過的。」這位女重小劍手無疑視新晉奧運女重冠軍江旻憓為偶像,如果現時可以問偶像一條問題,「我想知道她的訓練日程,然後嘗試跟隨,因為我都想成為奧運冠軍!」
從北京交流團回來後,七位小劍手繼續返校參加計劃餘下的訓練課程。侯校長形容今次的交流對小朋友而言是十分寶貴的經驗:「連續七日進行特訓,而且不只是接觸內地的劍手,亦能與其他國家的劍手交流,絕對能擴闊他們的眼界,而這種經驗能讓他們成長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