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交通燈」政府支持率大幅下滑:供暖法及債務制動引發爭議
近期,德國「交通燈」政府面臨嚴重的支持率下滑,主要原因是兩大爭議事件:供暖法及債務制動。這兩個問題不僅引發了公眾的不滿,也使得執政黨的支持率大幅下降。
供暖法爭議
2022年暮春,德國綠黨提出從2024年起,每個新安裝的供暖系統必須使用至少65%可再生能源的提案。這一政策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因為其實施成本高昂,尤其是熱泵的成本有時超過20,000歐元,遠高於傳統的燃氣加熱器[1][2]。此外,資助計劃複雜,令許多民眾難以理解和承受翻修費用。老年房主和低收入家庭更是擔心自己的生計受到影響[1][2]。
綠黨強推的供暖法最終在2024年1月以弱化版通過,但這一政策對綠黨的支持率造成了重大影響。作為第一執政黨的社民黨,則因為兩頭不討好而陷入困境:一方面要支持綠黨的環保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維護社會公正[1][2]。
債務制動爭議
德國的債務制動是根據憲法第109條和第115條規定的,限制政府新舉債的總額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0.35%[1][2]。2023年秋,「交通燈」政府希望重新分配疫情危機貸款,但這一計劃被聯邦憲法法院判定違憲,導致一個600億歐元的巨大缺口[1][2]。
在這一爭議中,社民黨和綠黨希望改革或暫停債務制動,以便繼續投資;而自民黨則堅持嚴格遵守債務制動,並提出削減低收入人群的最低保障津貼[1][2]。這一僵局使得政府陷入困境,三黨支持率都大幅下降[1][2]。
政府解體
2024年秋,自民黨內部發布了一份戰略文件,被稱為「D日計劃」,內容包括退出政府的理想時間分析和步驟概述[1][2]。這一計劃在公眾眼中有很強的陰謀味,尤其是自民黨在暗中包裝自己為反政府的戰鬥形象[1][2]。最終,「交通燈」政府在2024年11月6日宣告解體[1][2]。
綜上所述,德國「交通燈」政府的支持率下滑主要是由供暖法和債務制動爭議引起的。這兩個問題不僅使得執政黨陷入困境,也反映了德國政治的複雜性和挑戰。
資料來源:
[2] www.163.com
[3] sxyx.org.cn
[5] www.tcwmsj.com